2010年

2010年參賽學生作品線上展覽

第一名--中原大學建築系 張華珊 作品:讓孩子不再孤單 家庭混合住宅
第二名--朝陽科技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研究所 王維綸 作品:ARCADE RESIDENTIAL COLLECTION
第三名--東海大學建築研究所 游承翰 作品:家流LOGICTICS HOME-STATION
佳作--淡江大學建築系 盛恩正 作品:簇群城市-垂直化的鄰里生活
佳作--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 陳揚升 作品:THE VERTICAL VILLAGE
入選--實踐大學建築系 黃高樁 作品:共生國宅,把國宅留在市中心
入選--東海大學建築系 趙晟翔 作品:一個藝文類單身SOHO族群的集合住宅
入選--淡江大學建築系 湯天維 作品:預鑄居住單元
入選--逢甲大學建築系 王瑞璟 作品:未來的故事 傢住公園裡
入選--成功大學建築系 梁瀞文 作品:和公園一起生活

財團法人全坤建設文教基金會
2010台灣區建築系所 學生競圖評選辦法

█ 前言-都市集合住宅未來篇
台灣都市化程度極高,大多數人住在都市環境中,而集合住宅又是最普遍的居住型態。
集合住宅可以在有限的土地上容納較多的居住人口,「多層」和「共用」是其特點;相對的綠地少、私密性差,生活空間受壓縮。現在的集合住宅中,人關在自己的小窩內,雖然人和人住得很近,但鄰里關係並不好,住在離地幾十公尺的高度,靠電梯上下,因此人和土地也脫了節。
在台灣的都市中,集合住宅的型態可能是不得已的必然,不過集合住宅的問題似乎未必都是必然的,台灣房地產的保守,以及法規的限制,使得台灣集合住宅永遠脫不了幾種長相。
廿一世紀的氣候劇變,世界經濟的危機,台灣又有獨特的兩岸問題,使台灣人在自然環境和人為環境中都有不少的挑戰,也有不少的選擇。
台灣人在經濟起伏、多次自然災變的歷練下,對自己的住所應有更新的想法;傳統三房兩廳、上下重疊的集合住宅,應該不能滿足台灣都市居民生活和心理的需求,但卻沒有選擇。
本次競圖請您就台灣建築集合住宅的未來,提出批判、反省和建議。
我們希望看到台灣建築人的創意,而不是立即可用的商業平面;我們希望看到的是能反映台灣的氣候,和台灣都市特徵的想法,而不是憑空杜撰或無病呻吟的虛功。
█ 題目
請您在台灣的都市找一塊,未必有多大的特色,但很典型的基地,或是沒有特定基地,而利用某種都市空間的類型,在這種環境條件下設計一座可反映2030年左右台灣都市人居住的集合住宅,規模請自訂,但應有個說法。
歡迎有心的建築人參與,提出內容切題的精彩作品;學校的作業、畢業設計作品,只要符合本競圖的主題,我們都歡迎。
█ 形式及評審
一、 作品形式
1、初選 :A3報告書5本裝訂成冊,頁數(不含封面、封底和個人資料)不超過20頁。
最後請加一頁個人資料,包括姓名、地址、出生年月日、學歷,如是學生作品,請列指導教授大名。
2、複選
(1)A3報告書裝訂成冊,頁數不超過25頁。
(2)模型、比例尺不拘,應具展示效果。
(3)A0展示板6片,請交排好版的電子檔(PDF檔)即可。
二、時程
1、初選 :2010年6月30日交圖,7月15日前公布複選名單,複選人數以5名為原則。
2、複選 :
(1)複選每人補助工本費--貳 萬元。
(2)2010年9月24日交件。
(3)2010年10月1日至17日公開展覽。
(4)10月9日決選,每位複選者須做30分鐘簡報,並回答評審提問;全程公開,歡迎有興趣人士自由參加。
(5)10月9日當天宣布結果並頒獎。
█ 評選委員
一、林崇傑:臺北市都市更新處處長
二、張基義: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
三、林俊興:佑生研究基金會董事長
四、張 樞:中華民國都市設計學會理事長
█ 獎項
一、首獎:一名,二十五萬元。
二、貳獎:一名,十萬元。
三、參獎:一名,五萬元。
四、佳作:至少二名,二萬元。
█ 配合活動
一、展示複選作品(2010年10月2日至17日),地點:另行宣布。
二、複選作品及評選過程刊載於2010年12月號台灣建築雜誌。
三、10月4、6、7日舉行相關題目演講,主講人、題目及地點、時間:另行宣布。
四、得獎作品需另行繳交原始設計電子圖檔(含power point),其著作權歸本基金會所有,並放棄著作權,本基金會對得獎作品除有刪改、修飾權,並有印製、宣傳、刊登等之權利,不另致酬。作品如涉及侵犯他人著作權者,除追回所有獎項外,法律責任由作者自負。
█ 主辦及協辦單位
一、主辦單位:財團法人全坤建設文教基金會 。
二、協辦單位 :全坤建設開發股份有限公司。
三、聯絡方式:(02)8791-8888#202 陶培敏小姐 。
四、聯絡地址:(114)台北市內湖區新湖二路329號6樓 。